查看原文
其他

小升初失利,也许是人生最有价值的失败

楼夷 FT有教无类 2020-09-01

在人生早期的时候经历失败,对于成长是极有价值的。如果孩子能够靠自己的努力从失败中爬起来,所获得的受益将远远大于一路顺风的成长。


2018年的小升初已接近尾声。每年这个时候,从幼儿园小班到小学六年级的家长都在焦虑。为了“不输在起跑线上”,幼儿园小班的家长就开始关注所有和小升初相关的信息,小学三年级的家长已经开始扎实地准备了,六年级的忙得飞起来,不少提前“上岸”的这个时候大概已经坐下来给大家写经验帖了。



我们家两个小孩还没到小升初的阶段,也没什么应试经验可以奉献,而我自己多年前恰恰是小升初的失败者。小升初失利对当时的我和我的整个家庭是比较大的打击。但是今天再回顾那次失利,我却感到庆幸。因为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,甚至影响了我之后的求学和职业发展。

现在大多数的经验分享都是短期的,技巧性的。不过,围绕小升初的所有努力实际上是为了孩子长期的发展。既然如此,我们为什么不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这场努力的结果? 我很希望和诸位正陷入焦虑的家长分享我的心得。

我的小升初失败经历


我的小学在老家是一所市重点学校。我的成绩很好,一直是中队委员、大队委员,而且小学时期就出了一本书。这在当年,甚至在今天,都是不太容易的。也因此,我的自我感觉一向不错。



在小学六年级最后一个学期,学校把当时非常难得的本地一所外国语中学的考试名额给了我。外国语中学是那时候我老家最受青睐的中学。当年的外国语学校培养专业人才,学生入学后,会一直读到高中,然后顺理成章地保送到全国各大学的外语系。我拿到这个宝贵的名额,同学们都很羡慕我,我自己也很重视。考试前还特地找了一支圆珠笔,上面写着“一路顺风”。可惜这支笔没有带给我好运,我差几分没考上。我爸爸后来也做了努力,专门把我的小学成绩单和出版的书拿过去,希望老师能够全面考虑我的潜力。不过学校还是要看考试成绩,于是我最终被分到了我们学区里的一所普通初中。

刚入初中我很不适应,可是并不是因为从一所市重点小学进入了一所普通中学,而是我不适合中学的授课方式。我不喜欢听老师讲课,经常在课间看小说,被抓过好几次现行。更糟糕的是我还不合群。中学的时候班里开始有了小团队,大家们习惯一起吃饭,吃完饭一起聊天,女生甚至结伴上厕所。但是我总是早早吃完饭,心急火燎地去学校附近的新华书店看武侠小说。书太贵了,只能蹭着看,久而久之书店的营业员都认识我了,见到我就赶。不过好歹我在他们发怒之前把金庸全集都看完了。



发展到后期,我经常找各种理由不上学或者迟到。到了初二下学期,我的班主任找到我爸妈,说:“她这样的成绩,是不可能考上好高中的。”

这次谈话让我印象很深。因为谈话之后我爸妈大吵一架,我爸爸还哭了。从我小学一年级开始,我爸爸就一直在外地的部队工作,到了我初中好不容易调回家。我相信他把我的失利看作是自己没有尽到职责,可是我完全不觉得自己的成绩和父母不在身边有任何关系,毕竟我小学的成绩就很不错。而且我当时其实有点厌学了,对于是否考上好的高中一点也不在乎。

但我很害怕父母吵架。而且他们大吵之后决定给我找家教,让我非常抗拒。一则找家教很贵,我担心增加家庭的开支;二则那个时候家教都是给差生补习的。我作为小学优等生的自尊心还在,认为课外辅导是对我智商的侮辱。为了阻止父母请家教,我开始奋起。到初三模拟考,我破天荒考了语数外和物理四门100分。班主任难以置信,专门找我谈话,问我是不是抄袭了。



后来我考上了我们省最好的高中,又从那里考到了北京最好的大学。回想过去,我发现小升初失利到初中三年的经历对我的心态、学习方式以及与人交往都有重大的影响。

只有靠自己


在小升初的时候,学校和父母全方位支持我,但是我考试失利了。在初中三年,学校老师和家长也在用他们的方式来帮助和督促我,我最终还是靠自己的学习取得了好成绩。

这种只有靠自己的心态促使我放下焦虑、降低了对平台的期待。能去好学校、好公司当然不错。如果没有,就自己创造一个呗。所以成为母亲后,我也没有去西城、海淀等教育强区买学区房。这种心态,也促使我积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做事方法。尽管我也有非常棒的老师和同学,后来又到知名的公司与出色的同事共事,我总是会想,如果没人帮忙,我应该怎样学会这个知识,怎么把事情做成?

逐渐地,我学习去分析问题的每个方面,团队每个成员需要做的工作,可能遇到的困难。当然,单打独斗是干不成大事的,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团队合作。但是这种思考习惯增强了我对一个项目和对团队伙伴的理解。

也正是因为是靠自己逆袭的,我对于挫折的心态比较平和。



高一期末考,我考了全年级平均分。老师来找我谈话,说:“你这样的成绩是不能考上重点大学的。”我感到有点好笑,仿佛回到初中,但是已经不像初中那样慌乱了。到了高三老师说“你不能被保送”的时候,我已经很淡定了。

小时候我以为自己的人生会是一马平川的。但是回顾过去,我才发现人生就是不断地从低谷爬起来,不断填坑的过程。因为这些坑都是自己填平的,所以觉得很正常。坑是正常的,填平也是正常的。

想象一下,如果我真的依靠爸妈的游说上了那所外国语学校,并且一路保送到大学,我以后遇到失败很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爸妈,或者老师。而且,我可能今天都会为自己的孩子没法进入一个好的学区而焦虑,为变化多端的小升初政策而痛苦,为孩子不能进入名牌学校而苦恼。

并不是说以后的失败不可能成为成功之母,而是因为首次失利是在小升初阶段,我还有很多机会和空间去调整,学习从失败中汲取经验。如果是高中、大学或者职场,那么翻盘的机会将少很多。

学会总结


当然,要实现逆袭还是需要一定战术的。我在初中阶段学到的最有价值的本领就是总结。

第一种就是总结错误。这个比较简单,准备一本错题本,把所有的错题都写上去。左边写错题,右边写答案和分析。这样平时就不用重复做题,只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即可。到高考结束,我已经积攒了十几本错题本了。

第二种总结方法是把课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够理解的知识,重新讲一遍。比如历史,我会按照主题而不是时间线,自己重新梳理一遍事实,做成一张张大表。



因为内容比较多,一开始为了看上去方便,我总是写在挂历纸上,贴在墙上。后来因为白天没时间看,我干脆找个录音机全部自己念一遍,晚上睡前听。高三一年,我把语文和历史的知识点都这样梳理了一遍,听了整整一年。这个方法比较辛苦,但是非常有效,相当于把知识重新咀嚼一遍。所以现在流行的如何利用碎片时间听音频、学知识,我早就实践过了。

到后来我就形成了习惯,做什么都会写一个经验帖。装修、育儿、旅游都会记录,整理清单。这种总结办法对于锻炼思维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很有效。

我也会经常回顾过去,看看有什么改进的方法。比如我现在回顾自己的小升初经历,觉得当时自己还是不够注重和同学老师的沟通。每个人是根据对方的行动来给出反馈的,如果我当时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,也许会得到更多的帮助。

设身处地去理解不同的人


中国的学校通常评价标准比较单一,就是学习成绩好坏以及老师是不是喜欢你。小升初的这段经历,让我从最受老师喜欢、成绩最好的学生,变成了不怎么受到待见以及成绩一般的孩子。这样一来,我的朋友圈也发生了重大变化。



这种变化对于孩子来说是影响巨大的。自从初中,我就不再是标准的优等生了。我的朋友圈往往和爱好相关,分为武侠群、言情群、旅游群、漫画群等等。他们中间既有成绩非常好的学生,也有考不上大学或者高中的。既有老师重视的孩子,也有不怎么被待见的。

我开始学习设定自己的交友标准,而不是依从大社会或者小环境的评判标准。我也开始去理解和欣赏不同背景的人的思想和看法。

到了工作中,我会更关注对方的经历、性格和做事能力,而不是对方的学历。我也不会因为自己的背景而感到自卑或者自傲。说到这里,虽然小升初很大程度直指一个好的大学和好的专业,但是我个人的心得是,一个人的工作经历、执行力、快速学习能力以及性格远比大学品牌重要。更重要的是,一个人如果可以按照自己的趣味和评判标准来建立自己的圈子,那也可以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过日子。每个人都在说要做更好的自己。但如果可以始终忠于自己,不是更幸福吗?当然了,这也更艰难。



说了那么多,并不是说我们可以轻松面对失败,也不是为了证明失败过的人就一定比成功的强。我想,在人生早期的时候经历失败,并且从失败及早吸取经验,对于成长是极有价值的。如果孩子能够靠自己的努力从失败中爬起来,再获得成功,所获得的受益将远远大于一路顺风的成长。


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

全文图片来源:Getty Images



推荐阅读

给孩子看的绘本,为什么要家长读出来?

06-19

美国留学热是如何在亚洲降温的?

06-12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